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心理因素分析

 

毕生源  于腾腾

(陕西省榆林教育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

 

          要: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联系我国现状,对影响我国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进行了一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几条策略,这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感,心理因素

 

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在近年来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伴随着心理学研究逐步走向健康、生态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着职业认同的研究态势。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1]。即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很多的研究者都把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了管理领域中的职业认同感,而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并不多见。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却越来越重要,因此,有必要就影响我国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进行一定的研究。为此,本文在分析国外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现状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我国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国内同仁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的重视。

一、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现状

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概念和定义,在教育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个体和职业两方面综合的过程。本文较为认同古德森和寇勒(Goodson, I. F &Cole, A. L.)的定义:“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2]

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目前国外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成果主要包括:1.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具有个人特征的持续综合过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2.包括了多项次认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包括了多项次认同,次认同的观念与教师的个人背景各异:3.教师个体是职业认同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个体在职业认同过程中必须是积极主动的[3]

从国外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职业认同感的自我感知方面的研究。其中DeCorse,C.J.B.Vogtle,S.P研究了女教师数量相对较多的社会里,从事小学教育的男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与女教师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为了与孩子能够直接的接触,以便能够更好的教育他们[4]

2.对职业认同感形成过程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Antonek,J.L.等人对刚从事教师岗位的个人的研究,表明职业认同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按照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职业的认同感,但是同样都取得了成功[5]

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国内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形成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仅有的研究表明:不管是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城市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表现出了职业情感方面的认知差异[6],教师所处的学校类型以及教师的性别等都会影响教师的角色自我认同[7]。但很少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心理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则试图在这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心理因素分析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过程起着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而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认同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明确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各种心理因素,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一)社会心理因素

教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其心理状况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社会各方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工作满意度

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员工士气,即员工的工作态度。从员工工作满意模型[8]我们可以看出,员工对于报酬、工作本身、同事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期望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因此,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报酬、工作的兴趣等方面是否感到满意,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高低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心理因素。

2.社会支持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但同时又是社会的个体,社会对于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使教师获得工作动力的来源之一,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度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9],即高的社会支持度引起的职业倦怠感相应就低。因此,社会支持度的高低,对于教师职业心理具有一定的影响。高社会支持度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得到社会的赞许和支持。从而喜欢自己的职业,认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内在的职业认同感也易于形成。因此,社会支持度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

3.社会尊重

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他们的社会角色决定的,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在社会中承担各个不同角色,就要要求社会给予他们理解和尊重,才能够使他们具有工作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关系。其中尊重需要不但包括自我尊重方面,还包括社会尊重方面的需要,即社会的认可、被其他人尊敬等。这些需要被满足可以增强人们的工作自信心,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因此,在这些需要中,教师更具有高层次的需要,其中就有尊重的需要,希望被社会认可、被其他人尊重,这些内心的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到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肯定或怀疑,因此,社会尊重程度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个体心理因素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除了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其内心各方面的心理特性影响,这些个体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1.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从行为结果寻找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归因动机理论认为,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激发个体积极的工作动机,消极的归因方式则抑制了个体工作动机。人们对于事件、结果的归因存在着稳定的倾向和个体差异。国外研究表明了个体的内控程度越强,越易产生正性的情感体验,对个体活动的满意水平越高,越易使用相对性思维与操作来解决问题。教师对其教育教学活动失败或成功的归因方式,也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一个个体心理因素。积极的归因方式或内控程度强的个体,越倾向于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体验到内心满足感。

2.职业态度

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塑造了我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对于其从事的职业受内在经验和外在规范影响,并对其心理起到指示性或动力性影响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师对其职业的这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通过个体的感情、认知以及行为等媒介,对其行为和知觉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行为上:高水平的职业态度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富有热情,充满爱心、耐心、责任心;知觉上:高水平的职业态度能使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满足,并能从知觉认识上对教师职业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高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个体心理因素。

3.人际关系

需要是动机的控制者,对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需要的分析,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归属与爱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处理多样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及良好的教学成果取得的重要保障。其次,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全体教师之间共同合作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于教师个人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教师和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也是教师职业面临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人际关系的融洽、亲密、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其是否得到他人关心,得到所处群体支持、喜爱和接纳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满足,对自己所从事教师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需要的满足感,会使其在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行为上产生积极的、高强度的工作动机;在认知上对自己的职业逐步认可,即职业认同感产生并提高;反之,则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感,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4.自尊

教师的职业自尊是教师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是否满意。即教师的职业胜任感和个人胜任感。Hughes研究发现具有高自尊水平的教师能够积极有效的应对应激事件,能够获得较高的工作成就感, 获得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较少的感到职业倦怠的情绪体验[10]。因此,教师的自尊水平与其职业认同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高自尊水平的教师能够以自我提高的心态来利用反馈,能够成功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困难情境,增强工作信心,对自己的教师职业能够从内心产生认同感,喜爱并以从事教师职业感到光荣。

三、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独立研究只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但却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对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几条策略:

1.创设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人才需求提高的客观问题更突现出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言传身教的教育者,越来越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范围提倡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创设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建立健全教师岗位激励制度

激励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合理因素的存在,教师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关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在保证教育投入的基础上,遵循尊重的激励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教师的岗位激励制度,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物质激励。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作为复杂社会中的一员,也有生理需要等低层次的需要。因此对于教学教育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例如绩效奖金制度的实施,是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热情的。

2)精神奖励。除了具有低层次的生理等需要外,教师还具有隶属与友谊的(人际关系)需要、尊敬的需要(社会尊重和支持)以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可以通过工作职称晋升制度,选拔择优的进修制度,表彰制度等精神奖励的岗位激励制度,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从努力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机构

教师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但是教师又同时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健康有效地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机制,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地维护和人格锻炼,是减少教师心理挫折和职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只有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教师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处理应激事件时,寻求积极的解决方式。设立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机构,定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解和培训,将有助于克服教师心理上的消极情绪,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增强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P556.

[2] Goodson, I. F & Cole, 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ng Identity and community.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1994, 21(1),85-105.

[3] 魏淑华,宋光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4] Decorse.C.J.B&Vogtle,S.P.In a complex voice,The contradictions of male elementary teacher’s career choic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fy [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7,48(1):37-46.

[5] 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6] 宋光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2期.

[8] 程正方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

[7] 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28(3),723-726.

[9].徐富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

[10]. Hughes .T M. The prediction of teacher bum out through personality type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concept 1987.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mobile, AL.